第110章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官场奇才》
第(2/3)页
“抱歉,抱歉”温纯暗想,你这副模样,当年确实混不进我们帅哥美女的小圈子要不是今天混成了临江市知名学者,恐怕也没脸应邀而来
换句话说,如果温纯还在后勤服务中心当勤杂工,他也不好意思来参加这个校友聚会
最后还是吴莎莎给温纯解了围:“温纯,他呀,是我们那一届新闻系的高才生,经常有研究成果在校刊上发表,现在已经是市文史研究室的副研究员,享受副处级待遇,本市知名的‘红学’专家”
哦!温纯终于想起来了不是因为他现在的职务和名声,而是他在校刊上发表的那些研究成果,现在想起来还要发笑
“老夏,夏西门”温纯没有说出他的名字,却一下说出了他在校时的外号,几个人听了哈哈大笑,倒是老夏有些尴尬
当年,老夏最有名的研究结果就是,《水浒传》里的西门庆祖籍临江市,唐代末期由于躲避战乱,才举家逃到山东,他引用了很多的正史和野史,外加一大堆的推理与猜测,得出了上述结论
所以,人送外号夏西门,反而真名实姓没人记得起来了
没想到,这个老夏毕业之后,继续发挥他的研究才能,在市文史研究室工作几年间,又相继发表了很多关于四大名著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临江文史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诸如,《红楼梦》后续作者不是高鹗,而是临江某位清朝大员的“二奶”;《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曾经在望城县捉过妖精;《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之后,曹操逃亡途中走的是莲江县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现在的文史研究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历史名人与地方牵扯上关系,以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许多文史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众人说说笑笑,温纯又问:“今天就这么些人吗?”
罗雯婷说:“还有呢,没看我们都等着的吗?”
老夏推了推眼镜,“谁呀,这么牛叉”
谈少轩抢着说:“人家有牛叉的资本猜猜,会是谁?温纯,你肯定还是猜不出来”
温纯苦笑:“那是,光我们两个班就好几十号人呢,分开了这些年,真是不好猜”
谈少轩提示道:“他也是你们建筑系的,跟我们一届”
温纯便说了几个当年活跃分子的名字,谈少轩连连摇头
第(2/3)页